PRESS RELEASE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如何透过语言去描述、阐明、传递与解释,在视觉与概念艺术中,逐渐成为一件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是口说或是文字,他们担负了传播与沟通的角色,语言成为要角,甚至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成为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另外一种情况是,想要和朋友分享一件作品,不管是看过、听过或是书上读到的,总之那件作品不在眼前,手边也没有任何图片或参考数据,唯一能够使用的方式就是以语言的方式重现那件作品,举个例子来说好了:「一个艺术家在莱茵河畔的森林里遇见一栋附桨的小木屋,他把它拆了,最后做成了一艘小船,运到河边,载着剩下的木材,独自往水流的方向划去。最后艺术家在河的下游靠岸,又将小船拆解、重新组装回到木屋的样子。」(这里描述的是英国观念艺术家Simon Starling于2005年的作品“Shedboatshed”。)

叙述终了,那木屋彷佛跃至眼前,甚至带点森林青苔潮湿的味道。因为语言的不稳定性与想象力,作品在每次的传递中可能进行扩展或是精炼化,当然这其中包含许多失准,但在这「正向的失准」当中,作品的内容、概念被完备、想象无所限制的被延展,最后以一种接近完美的形状留存于听者的「想象」里头——请注意,接近完美的事物往往只存于某些不稳定又脆弱的介质里,例如妄想或误读。故事说到这里,我的朋友始终还是没有看到那艘木屋,而我也希望他永远不要见到它,否则他只会嫌弃它既肮脏又无聊。

 

罗智信(1984)出生于台湾苗栗,现居住与工作于台湾台北。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创作硕士班。现成物的使用是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他擅长重组与拼贴现成物背后来自日常的意义与内容,运用雕塑、装置与影像等媒材企图实验与探索现成(readymade)概念的可能性,将之扩及用以形容人们生活的样态、模式与轨迹。

近期展览包括:Slide, don’t Slip地板项目 罗智信个展(非常庙艺文空间,台北,2016)、开放容器罗智信个展(谷公馆 台北,2016)、城市.魅感(高雄市立美术馆,2015)、罗智信个展(巴赛尔艺术展,香港,2015)、他者 • 距离—两岸当代艺术交流展(湖北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2014)、Unseen Daily Life(Tokyo Wonder Site Hongo,东京,2014)、 Photographs / Sculptures(海马回光画馆,台南,2014)、皇后双年展(皇后美术馆,纽约,2013)、台北美术奖(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2)与台北双年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4)。

 

【反客为主——新艺见+时代美术馆】讲座系列
策划:蔡影茜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广东时代美术馆,在2016年推出“反客为主——新艺见+时代美术馆”讲座系列。该系列集中讨论艺术家如何通过各类委托项目和机构邀请,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和艺术机制作出回应。他们的回应不仅体现在方案或作品之上,也体现在创作者角色的转变之上:艺术家从一个单纯的文化访客,变成一个主动对差异性的社会现象、文化事件和政治议题进行观察、收集和介入的主人。与“生产-展示”的传统模式不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访问、驻场和委托创作的契机,视作“观察-研究-转介”的平台,以摆脱艺术创作的他者化视觉。本系列讲座邀请的国内中青年艺术家,有着相对丰富的参加国际驻场项目、委托研究和创作的经验,他们将不仅在讲座中分享自己的创作轨迹,亦会谈及他们作为“访客和收集者”经验;另外还将邀请部分在珠三角地区停留,对地区语境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解的国际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视角,呈现出关于当代艺术机制中多样而复杂的地理政治图景。

 

RELATED

唐狄鑫:致幻剂

2015.11.14
嘉宾:唐狄鑫、比利安娜、顾灵
主持人:巢佳幸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on WeChat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