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廖国核的绘画一直以来都得到了艺术圈的肯定,他的作品“自成一路”(王兴伟语)。他为数不多的几次个展,也都通过一系列杜撰包装起来。他的那些看起来很“恶搞”的 “坏画”和展览形式,其实也透露出他作为艺术家的“修养”,即他“对绘画史的了解,对人们心理的观察,以及对当代艺术趣味霸权的语境认识”。
当然,还有包括出生地和教育背景在内的那些无从考证的传奇经历,也让廖国核显得很神秘。他还喜欢“扮萌”,对于别人关于他绘画的发问,总是“傲娇的回避着”。这次谈话,我们请来了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和收藏家作为嘉宾,他们将试着从廖国核的日常生活切入,比如问问他在湖南买蜂蜜的经历,看看能否让廖国核开了金口——不过,谁能保证这次的谈话内容是真的?
嘉宾:
廖国核:艺术家,1977年出生于加尔各答,现生活工作于长沙。
孙冬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外国美术史专业。曾任职于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和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担任策展人;并担任《艺术界》杂志资深编辑,负责学术专题策划与展览评论。2014 年受邀担任平丘克艺术基金会“未来世代艺术奖”全球七位初选评选人之一。现为自由策展人与独立撰稿人,现工作与居住于北京。
郭鸿蔚: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工作涉及绘画,拼贴,影像及装置、表演等多种媒介,并从2011年开始运营独立空间分泌场至今。
鲁明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著有《视觉认知与艺术史:福柯 达弥施 克拉里》、《论绘画的绘画》等。
陆寻:四方当代美术馆的创始人,收藏家。
【新艺见•RAM】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上海外滩美术馆,推出以发现、支持年轻艺术家创作为目标的系列公共项目“新艺见•RAM”。该系列将延续上海外滩美术馆和新世纪艺术基金会对年轻艺术家的长期关注和研究,以艺术家讲座 + 对谈的形式,定期向公众介绍活跃在艺术探索前沿的年轻艺术家,并将其置于艺术史和当代社会的上下文关系之中进行观察和讨论。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艺术夜生活”的一部分,“新艺见•RAM”将成为联系年轻艺术家、美术馆和公众的重要平台,为推动艺术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