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在过去的十年中乔丹·沃尔夫森以其对视觉与思维具有双重震撼力的作品成为美国最令人兴奋的艺术家之一。这些作品涵盖了影像、电影、装置、表演、版画和摄影等不同媒介。从布鲁盖尔的《死亡的胜利》、卡拉瓦乔的《朱迪思斩首霍洛费恩斯》、戈雅的《农神食子》到现代的毕加索《格尔尼卡》, 沃尔夫森的众多作品延续了西方艺术史上对暴力、黑暗、死亡等主题的探讨,尤其将人的内在冲动(欲望,乐观,暴力或内疚)投射到构造的个人或场景中。沃尔夫森作品的力量来自于他复杂的动画化的再现给人的心理影响——这些再现从庸俗乏味无缝转至暴力场景,从生动想象滑向恐怖真实。

 

嘉宾介绍

乔丹·沃尔夫森 Jordan Wolfson 

1980年出生于纽约。2003 年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的雕塑专业艺术学士学位。他的作品 “真实暴力”(Real Violence)(2017)正在纽约惠特尼双年展展出。

他的个人作品展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举办的 《真理/爱情和躁狂/爱情》(Truth/Love and Manic/Love), (2016 和 2017); 法国阿尔勒市亮度基金会举办的 《乔丹·沃尔夫森: 彩色雕塑》(Jordan Wolfson: Colored sculpture)(2016);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乔丹·沃尔夫森: 早期的两个作品》(Jordan Wolfson: Two Early Works)(2015 );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在根特市也组织展出了 《沃尔夫森: 这个人/伪装者》(Wolfson: Ecce Home/Le Poseur)(2013); 和伦敦 Chisenhale 画廊举办的 《树莓伪装者》(Raspberry Poser)(2013)。

参加的集体艺术展包括伦敦泰特博物馆举办的 《卡通世界》(World As Cartoon), (2017);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冬宫博物馆举办的《宣言展 10》(Manifesta 10))(2014); 格拉斯哥第六届国际展(2014); 以及由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Klaus Biesenbach and Hans Ulrich Obrist 策划的 《14个房间》 (14Rooms)(2014)。

2009 年,他获得了由 Frieze 基金会发起的卡地亚奖。

 

秦思源  Siyuan Chinnery

1971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

秦思源是一个在北京工作的艺术家与评论家。秦思源于199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中国语言与文明专业。1998年到2002年,他工作于大英图书馆的国际敦煌学项目。这个项目致力于促进关于在敦煌发现大量的古代文献的收集和研究,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立项目的北京办事处。

2002年,秦思源搬到中国,开始作为一个艺术家广泛地在中国、欧洲和美国举行展览。他正在筹备一个新作品叫《声音博物馆》,一个探索北京当代与历史声音的社会互动性项目。

秦思源2009-2010年任ShContemporary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总监。他2006-2008年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兼首席策展人,是该美术馆的核心筹划人之一。2003-2006年任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经理,策划过一系列试验剧场、声音艺术和当代艺术项目,使更广泛的观众得以接触实验艺术。秦思源撰写大量关于当代艺术的文章,是Frieze杂志特约编辑。

INSTALLATION VIEWS

VIDEO

RELATED

表演赋权

2020.6.14
嘉宾:葛宇路 / 艺术家,黄典林 / 媒介学者,陶辉 / 艺术家,童文敏 / 艺术家,张涵露 / 策展人
主持人:杨北辰 / 策展人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on WeChat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