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当代都市地理学者用“提喻法”(synecdoche,以部分取代全体的修辞策略)来批判以所谓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为基调的新都市主义。他们认为新都市主义只将极少数的全球城市推举为典范,同时也太过强调其中特定的经济领域与城市空间,而忽略其他部份,于是提出“普通城市”(ordinary city)的概念来修正全球都市以偏概全的论述。

本讲座将援引“普通城市”的说法来讨论全球化城市的地方性。以台北为例(香港作为补充)说明在近年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台北的地方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主义主导的城市竞争促成了信义计画区的开发与台北101的建造,所谓“台北曼哈顿”的辉煌地景似乎成为台北晋升全球城市的明证,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另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迎合中产阶级需求的仕绅化(gentrification)趋势带来了高房价的社会问题,也让城市样貌越发单一化,逐渐失去了城市现代性中复杂多元的特色。在这样的脉络下,台北在什么意义上还能称得上是个生活的城市?当跨国公司、光鲜亮丽的商业区与金融高楼遮蔽了城市的日常生活,不同阶层的市民与混杂的社会空间,我们该从何理解“普通城市”的魅力?

本演讲将试图从台北近年的观光行销影片(例如《爱上台北》等)与台北华光社区的拆迁过程作为具体案例,讨论城市地方性的复杂意义。希望借由台北的案例来思考:全球化发展对城市地景与市民生活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城市生活在想像与实践上的关联,以及重新发现都市生活多样性的可能。

 

黄宗仪

国立台湾大学 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比较文学系博士

黄宗仪长期关注晚近东亚大都会因应资本全球化而生之地理景观与日常生活,方法论上取径论述分析与文化研究,以香港、东京、台北等城市为对象,关切新兴社会主体与都市景观发展议题。同时期致力国际合作,与地理学、东亚研究及电影研究各领域重要学者共同出版,试图补充都市与区域研究的东亚文化分析视角。目前执行中之新书计画将从流行文化的地缘政治谈南中国的经济发展叙事与情感政治。2008年出版专书《面对巨变中的东亚景观:大都会的自我身份书写》。

 

腹地系列讲座

腹地项目中讲座作为重要的理论研讨和对话部分,时代美术馆和项目组织者将邀请于相关学者和艺术家加入,来推动我们的工作和实践,讲座针对腹地项目中所涉及的问题及相关语境背景,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实践者进行主题讲座,今天的当代艺术生产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相互借用和渗透,知识系统和身体实践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两条基本工作路径,在腹地项目中同样涉及了社会学,地理学和建筑学等的相关观念,相关的专题讲座也是拓展当代艺术视野和实践测试的反馈方式,并希望由此能够形成长期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多学科交流平台和渠道。

INSTALLATION VIEWS

RELATED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on WeChat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