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本系列的最后一次对思辨实在论的探讨,将承接上一讲中对生机论的批判,进而结合“人类纪”这个晚近争论的焦点,探索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循环的另一条可行途径。当人类纪这个术语最先发端之际,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和气象学的专门术语,但随后却在横贯科学、文化、政治的各个领域激发出不可遏制的研讨与争论。此种蔓延性的发展也非常自然地与思辨实在论的思索发生了极为密切的关联。其中对庞大之物(hyperobjects)的关注、对历史叙事(History)的否弃、对共生实验(becoming-with, “sympoiesis”)的探索、乃至处处充溢着的对于末世时间的遐想,皆令其成为晚近最为强烈的带有思辨实在论色彩的思潮与运动。在本讲之中,我们将结合美国鬼才思想家Donna J. Haraway今年刚刚出版的新作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尝试理解人类纪思想的最为前沿的发展动向。进而,也将结合Art in the Anthropocene这部文集中的重要作品深入反思当代艺术对于人类纪忧思的种种创造性和策略性的回应。

 

新艺见•RAM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上海外滩美术馆,推出以发现、支持年轻艺术家创作为目标的系列公共项目“新艺见•RAM”。该系列将延续上海外滩美术馆和新世纪艺术基金会对年轻艺术家的长期关注和研究,以艺术家讲座 + 对谈的形式,定期向公众介绍活跃在艺术探索前沿的年轻艺术家,并将其置于艺术史和当代社会的上下文关系之中进行观察和讨论。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艺术夜生活”的一部分,“新艺见•RAM”将成为联系年轻艺术家、美术馆和公众的重要平台,为推动艺术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

【实践与理论的互文】
2016年“新艺见+外滩美术馆”将邀请两位上海当地策划人林昱和姜宇辉,为我们带来深度分享的现场。

林昱(艺评人、《ArtReview Asia》主编)
林昱为艺术评论人和《ArtReview Asia》主编,长期对艺术家创作实践进行跟踪式观察和研究,深入艺术第一现场,尤其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实验。林昱将与三位年轻艺术家分别展开对谈,讨论新的艺术方向和形式。艺术家廖斐的创作围绕规则与算法,着迷于在自我设定的规则中展开行动;苏畅用绘画去模拟城市中常见的基础设施,带出了物质感性的一面;而陶辉则用影像探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性。

姜宇辉(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姜宇辉为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硕士和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和艺术哲学。姜宇辉将为“新艺见”专门策划一个理论系列讲座,在“思辨实在论”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三个讲座主题——“当代艺术中的物转向趋势”、“未来考古学:当代艺术中的实验性时间想象”及“当代艺术中的物与灵”。

两位策划人带来的讲座系列将以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以求达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不仅彼此充分言说,也互相引申、互相启发与激发。通过这样一个互文关系的年度策划,观众将更好地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理论,在理论的梳理下理解艺术。

INSTALLATION VIEWS

RELATED

唐狄鑫:致幻剂

2015.11.14
嘉宾:唐狄鑫、比利安娜、顾灵
主持人:巢佳幸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on WeChat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