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用双手制作一个物件,能否成为某一时刻的纪录、某种情绪的写真、一座城市的肖像、一种图像与审美研究的方式?苏畅的雕塑创作,做的大概就是这些事。苏畅出生、成长并工作于上海历史名城松江,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景中,他自带追古思今的情怀和故意拖慢了半拍的节奏,直到2015年刚过而立之年之际,才举办了人生第一个个展。而在这之前的十年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与朋友在上海自发组织参与了多个极富“野生”意味的群展,如今回看,竟是一部缩微的上海青年艺术家自我组织展览史。本次个案研究将邀请苏畅从其近期创作谈起,并总结其过去十年间的创作脉络。高铭研作为苏畅“野生展览时代”的战友,将与观众共同分享前画廊时代本地青年艺术家的组织实践。
苏畅,1985年生于上海,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现工作居住于上海。2015年举办个展《苏畅:小径》(东画廊,上海),参加的群展包括:We(K11,上海)、艺术家在格兰菲迪(英国)、第二届未来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上海)等。
高铭研,1983年出生于上海,现居上海,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展览设计专业(2005)。他的个展包括《生活角色》(上海当代艺术馆,2013),《我还能做些什么》(歌德学院上海,2012),《介入》(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2011)等,在2009年他作为“舒服”艺术小组的成员参展于立陶宛第10届波罗的海三年展。
林昱,艺术评论人和《ArtReview Asia》主编,比较文学硕士。2013年加入英国老牌艺术评论杂志《ArtReview》后,创立其面向全亚洲的姐妹刊物《ArtReview Asia》,2009年至2012年间与田霏宇先生共同创立《艺术界LEAP》杂志。
【新艺见•RAM】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携手上海外滩美术馆,推出以发现、支持年轻艺术家创作为目标的系列公共项目“新艺见•RAM”。该系列将延续上海外滩美术馆和新世纪艺术基金会对年轻艺术家的长期关注和研究,以艺术家讲座 + 对谈的形式,定期向公众介绍活跃在艺术探索前沿的年轻艺术家,并将其置于艺术史和当代社会的上下文关系之中进行观察和讨论。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艺术夜生活”的一部分,“新艺见•RAM”将成为联系年轻艺术家、美术馆和公众的重要平台,为推动艺术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
